浙商银行

樊纲:企业转型靠制度 政府勿好心办坏事

2012年11月28日 02:39  证券时报网 

  证券时报记者 桂衍民

  经济学家樊纲昨日在出席“怡亚通2012全球供应链论坛”时表示,中国企业转型需要的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制度,而不是政府的扶持或补贴。樊纲还预测,中国经济今后5年仍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高增长时期。

  “政府提供什么?政府最好不要管,既不要刺激它,也不要提供什么服务。”樊纲说,政府需要做的就是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,建立制度、为企业提供自由的成长空间。樊纲说,我们政府一直以来总想为企业做好事,发展这个行业引导那个产业,到最后却全变成坏事,因为政府一扶持一号召,媒体一宣传分析师一忽悠,企业立马就一窝蜂地全跟上来,甚至不少企业还会抛弃原有的产业改投政府支持的产业,自然就毫无市场竞争力可言,企业的生产目的变成了跟风,纯粹为了补贴而从事这个行业。

  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本来发展得很好的产业,不到两年就出现产能过剩,更不用谈朝阳产业。“市场上很多产业本来发展得挺好,但政府一引导一号召,产品价格马上就下来,卖得比白菜价格还便宜。这些教训值得反省,政府应该做政府该做的事。”他说。

  樊纲认为,中国企业过去吃亏就吃亏在老是瞧不起自己做的事,不停地东张西望。樊纲认为,企业把自己一技之长、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东西发挥好最重要,在这点上,包括媒体、学者和政府人为地唱衰或吹捧某行业都是不对的,因为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老觉得自己不专业,转而从事不熟悉的产业。“好不容易积累一点东西,受点诱惑又给扔了。”

 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情况,樊纲预测,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增速应该在7.8%左右,明年肯定在8%以上,今年前两季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低谷,但这种低谷不会无限持续和扩大。“今后5年,经济将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高增长时期。”樊纲特别强调,所谓比较稳定的高增长期,就是经济增速在8%左右。在此阶段,政府切忌对产业调来调去,认真搞好改革就好。

  “中国经济远没有外界评论的那么悲观。”樊纲说,中国的优势以前是低成本,现在是产业集群。樊纲认为,现在有国内企业转移到越南等地区,因为那些地区劳动力成本低、土地成本低,但这些地区在物流服务、供应链服务等方面跟不上。

  樊纲表示,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,取决于将沿海的产业转移到河南、甘肃等内地省份,而不是让其流失转移到越南,这也是中国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策略。他指出,现在已有不少企业开始从沿海迁往内陆,在内陆省份设厂,因为内陆原有的低成本优势还继续存在。甚至有些地区属于产业链式,内迁也是一个集群一个集群地迁。“如果我们这个优势能够继续保持,更多的企业能够回到内陆地区去,中国下一轮的发展仍然具有巨大潜力。”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闻李庄揭重庆打黑:被没收资产应给交代
  • 体育CBA-马布里准三双北京击败吉林两连胜
  • 娱乐何韵诗出柜女友曝光 二人共度春宵(图)
  • 财经酒鬼酒风波续:自检发现塑化剂超标未重视
  • 科技魅族MX2手机高调亮相:小米手机承压
  • 博客2012年博客盘点 金庸主人公多数没父亲
  • 读书中共反腐史:被查处的十大"亿元贪官"
  • 教育高校品酒课一年喝64瓶酒 国考题答案
  • 育儿6岁女童遭继母虐待2年7次就医
  • 金岩石:京沪房价多高才合理
  • 张卫星:中国股市现有模式已走进死胡同
  • 郑风田:速成鸡为何应少吃
  • 姚树洁: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分配环节
  • 叶檀:不要拯救多晶硅大企业
  • 梅新育:印度应克制贸易保护主义冲动
  • 张捷:股神必然要倒台
  • 西向东:全球化走到了尽头
  • 六月冬眠:总有一幅图让股民感触良多
  • 林园:所有赚钱牛股有一个共同特性